作者: 來源: 牡丹晚報 發表時間: 2025-04-23 10:34
□張佳瑋
最好吃的面是什么樣的?
我問大家,大家都會覺得自家的最好,而且各有理由:山西的諸位對刀削面、扯面、貓耳朵、撥魚兒都能說出道道,江南地區尤其蘇州人會大談寬湯、緊湯、免青、加青、過橋、壓底和無數澆頭,重慶人對重慶小面幾十樣作料如數家珍,陜西油潑辣子面刺啦一聲響勝過千言萬語。
山陜兩地有許多面本身口感出色,拉削揪扯,韌勁十足,有些面本身就有香味,比如新鮮蕎麥面,比如莜面窩窩。但本味再好還是需要醬——我有朋友說,他老家經濟不太發達,莜面窩窩配著面醬就吃了,還是很香。
大部分人吃面,愛就著點葷腥:不說廣東的牛腩面、北京羊肉打鹵面、鎮江鱔糊面、杭州蝦爆鱔和肉絲片兒川,四川擔擔面也要有肉臊子。哪怕在家里吃個面,沒啥料,大家都覺得打個雞蛋、切幾片火腿腸,感覺才對。
酸味挑逗人,越吃越愛吃。山西的面不用提。東南亞的冬陰功湯面、廣西的老友面、岐山臊子面,酸湯是靈魂。意大利人吃面要番茄醬,一個道理。
辣和酸是相輔相成的。重慶小面里面的油辣子、海椒、花椒面,陜西油潑辣子面,滾油把辣味激醒才像話。有些辣不顯,但的確存在,比如熱干面配辣蘿卜,加了格外好。
許多面不用那么多辣子時,蔥、蒜便承擔了一部分香與辣。不止中國人愛這樣做,日本許多拉面要用辣蔥蓋住面才端得出來。法國南部和意大利吃面,大蒜和橄欖油是標配。
《我愛我家》里有段話,說的是老北京人民最家常的一碗面:“打鹵面不費事,弄點肉末,打倆雞蛋,擱點黃花菜、木耳、香菇、青蒜,使油這么一過,使芡這么一勾,出鍋的時候放上點蔥、姜,再撒上點香油,齊活了!”
每個人說起自己最愛的那碗面時,除了本能的熱愛,很容易加上對當時情境的追念——在自己最快樂的時光或者最饑餓的時光,跟誰一起吃了一碗面,念念不忘。所以大家很容易說,最好吃的面是“家里的一碗面”。
比較常見的情形是:先前實在餓極了,所以覺得那碗面格外好吃——許多人回憶大學生活,都會提到夜間宿舍里打完游戲后的一碗泡面,就是這個道理。
各人喜歡的面各不相同,但最終卻是殊途同歸——回憶最好吃的那碗面時,大家都很容易想到吃第一口面的香味,以及吃飽之后的幸福。